【经管校】“易”报道——中秋节
中秋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也是最具浪漫和温情的节日。每到中秋,无论身处何方,人们总会抬头仰望那一轮明月,心中涌起浓浓的思念与温暖。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团圆的意义,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。
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月亮的崇拜。早在《周礼》中就有“中秋夜迎寒”的记载。古人认为,月亮是神秘而神圣的象征,尤其在中秋之夜,月亮最为圆满明亮,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月活动,祈求丰收、平安和幸福。
到了唐代,中秋节正式成为固定的节日。唐代诗人张九龄在《望月怀远》中写道: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这不仅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景,也表达了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宋代以后,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样,形成了赏月、吃月饼等传统习俗,一直延续至今。
中秋的核心意义在于“团圆”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月亮象征着团圆和美满。中秋之夜,人们会与家人团聚,一起赏月、吃月饼。月饼的圆形象征着团圆,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无论人们身在何处,中秋之夜总会让他们想起家乡的亲人,想起那一轮共同仰望的明月。
除了团圆,中秋节还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祈愿。在古代,人们会在中秋夜祭拜月神,祈求丰收、健康和平安。这种祈愿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。如今,人们虽然不再祭拜月神,但依然会在中秋夜许下美好的心愿,希望家人幸福安康,生活美满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。传统的赏月、吃月饼依然保留,但现代人还会通过视频通话、网络祝福等方式,与远方的亲人共度中秋。许多城市还会举办中秋灯会、文艺演出等活动,让这个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在家庭中,中秋也成为了传承家风和亲情的重要时刻。长辈们会在这个时候给晚辈讲述中秋的故事,传承家族的美德和文化。孩子们则通过参与节日活动,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,学会珍惜亲情,懂得感恩。
中秋,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节日,也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。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,与家人团聚,感受亲情的温暖;它也让我们在圆月之下,许下美好的愿望,祈求生活的幸福与美满。
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让我们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,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无论未来我们身在何方,中秋的明月都会照亮我们回家的路,让我们的心永远相连。
供稿人:朱海琳
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
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