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经管校】“易”报道——端午节
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文化内涵。
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,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纪念屈原说。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,因忠诚被楚王疏远,最终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。百姓得知后,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,并向江中投放粽子,以防止鱼虾啃食他的身体。这种纪念活动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核心习俗——赛龙舟和吃粽子。
此外,端午节还与古代的龙图腾崇拜有关。闻一多在《端午考》中指出,端午节最初是吴越地区“龙”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。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都与龙图腾有关。此外,还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等说法,但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。
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赛龙舟、吃粽子和挂菖蒲艾草。
1. 赛龙舟: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。龙舟竞渡最初是古代吴越地区祭祀龙图腾的仪式,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竞技活动。如今,赛龙舟不仅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,还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。
2. 吃粽子: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性食品,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。粽子的起源与祭祀龙神有关,后来成为纪念屈原的象征。如今,粽子的种类繁多,南北风味各异,甜咸皆有。
3. 挂菖蒲艾草:端午节正值仲夏,天气炎热,蚊虫滋生。古人认为菖蒲和艾草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,因此在端午节这天,人们会在门上悬挂菖蒲和艾草,以祈求平安健康。
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体现。它让我们铭记历史,缅怀先贤,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,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。
在现代社会,端午节的意义更加丰富。它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,也是弘扬民族精神、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节日。通过参与端午节的各种活动,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,还能在传承中找到民族的根与魂。
端午节,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。它承载着对先贤的纪念,寄托着对未来的祈愿,更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让我们通过赛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菖蒲艾草等活动,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,让端午节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供稿人:朱海琳
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
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